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时间:2019-03-15 21:43: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们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依据是
①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③他强调“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④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亚里士多德及其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B.其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造了控制论
C.他的研究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后得出结论
D.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2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和以德治国。(2分)
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任意两点得2分)
法律获得普遍服从、法律首先是良好的法律。(2分)
(3)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任意一点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的匡邑,被当地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弟子们惊恐不安。孔子安慰大家说:“文王既没,文不 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话主要体现了孔子
A.决心要完成周文王的事业
B.听天由命,看淡生死
C.相信匡人最终会给他们放行
D.对人生目标执着追求,对事业的坚定信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材料中“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主要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对人生和事业要有目标和追求的思想。其他事物选项没有准确地体现材料的主旨。做这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信息,而不是照搬教材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