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1:25:42
1、选择题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D.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程度副词“远高于”,材料只是用了表示时间顺序的“较早”一次,并未涉及工业发展程度;选项B犯了偷换概念,即农民为主体与农业水平发展程度不是一回事情;选项C与题干“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吻合,因为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金条件和劳动力条件因此而更容易具备;选项D中“同步发生”显然不符合实际。对英国来说,社会结构的变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前提,显然,二者具有时间差,该表述错误。?
?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解答历史选择题要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条件。当前的选择题多采用材料题的形式,这与以前非材料型选择题只有一个大的区别,那就是增加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难度。从问项和题肢设置来看,不外乎程度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理解型选择题等。读懂题干,明确题干规定性依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材料型选择题中,历史信息往往较多,这就需要考生研读相关信息,把握核心观点,同时关注细节信息,因为核心观点和细节信息都可能是设置题肢干扰项的依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缓和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的破坏,“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故选C。
考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点评: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美洲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中的
A.迪亚士的远航
B.达迦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中最早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的远航,答案选C,A B二人主要航行在非洲西海哎, D项首先实现了环球航行。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世博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最有可能看到的参展品是
A.蒸汽机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史实,根据教材所学,蒸汽机和蒸汽机车、汽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有飞机是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新技术、新产品。答案为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什么趋势?
A.生产领域社会化
B.分配领域社会化
C.管理领域的社会化
D.资本社会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