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1:00:17
1、判断题 (15分) 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
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据材料,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的不同,并据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8分)
(2)结合史实说明“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所取得的政治成果。(7分)
参考答案:(1)倾向:第一首为清王朝歌功颂德,主张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二首颂扬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4分)
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较量。(4分)
(2)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7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1)在1911年的国歌中清政府没有被推翻,所以该歌中是在位清王朝歌功颂德,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反应的是民国政权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在20世纪初民主共和是主流,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和专制之间的冲突。(2)本问是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答出辛亥革命中的措施,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冠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B.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
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国难当头,日冠狰狞”,可以判断王建堂出征是为了保家卫国,抵御日本侵略;故排除D;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发动广大民众进行抗日,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抗击侵略的爱国热情,C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的考查,B项表述不准确,C项此时期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的方式,而D项抗日民主政权不是多党联合政府,只有A项符合题意。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A.东北军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联军
D.东北人民革命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
C.“台儿庄战役”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巴黎公社、戊戌政变、辛亥革命时期的人都已经不存在了。抗战时期的老人很多还健在,把他们的见闻记录下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