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商业的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05 17:45: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2、判断题  对隋运河的开凿,评论不一,下面是四位古代诗人对隋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胡曾曰:“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曰:“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之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长安,依次通过的几段人工运河是
[? ]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广通渠
B.江南河——邗沟——永济渠——广通渠
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广通渠
D.邗沟——通济渠——广通渠——江南河
(2)胡曾与宗元鼎对于隋亡与运河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你的看法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敬之与胡曾、宗元鼎在开凿运河的评价上的主要不同点在哪里?他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日休如何评价开凿运河这件事?他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者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有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③政治、经济地位在当时超过了长安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4、判断题  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都是政治中心
B.生产性和商业性突出
C.都集中在江南地区
D.都与外国保持直接贸易关系



5、判断题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专业化工商业城市大量出现 
B.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C.地处水陆交通要冲 
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