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主要经济政策》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9-26 18:16: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2、判断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马克思语)出现上述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的农耕经济
B.清朝政府实施海禁政策
C.中国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判断题  某班下课后,黑板上还留有历史老师的一些板书字眼(如下图所示),以此判定与板书字眼有关的内容应是

[? ]
A.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B.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C.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实施的具体做法
D.我国封建社会税费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判断题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工商业
B.保护小农经济
C.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D.巩固封建统治



5、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4分)
(4)材料四中 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