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1:52:14
1、判断题 (28分)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随其后。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6分)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3)观点三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观点三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分)
2、判断题 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
[?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3、选择题 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
A.1918—1920年
B.1921—1924年
C.1925—1936年
D.1985—1991年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问题: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D、“工商皆本”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