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9-24 03:46: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书籍,哪一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A.《春秋》
B.《春秋繁露》
C.《四书章句集注》
D.《论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
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
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是黄宗羲提出的“法治”观。他认为“法”的作用大于“人”的作用,应该重视法治的定立与实行。据此,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末清初,出现了社会转型的新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首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对待封建制度的态度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其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态度: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具体阐述:①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②顾炎武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③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
(3)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4)积极作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民为主”,具有早期启蒙的作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它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当时是进步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时国指朝廷、政府、皇室,天下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一切。顾炎武说的,亡国是指朝廷崩溃和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民族毁灭,当然是国可亡而天下不可亡。A不对,“封建王朝出现更替”显然是顾炎武所说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C正确,“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正符合顾炎武所说的“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B”外族入侵国家危难”和“D国家分裂割据,战争频仍” 都不是顾炎武所指的“亡天下”。
点评:注意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与传统“忠君爱国”观念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易陪基《亡弟白沙事状》说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
A.王夫之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继承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
D.王夫之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只是封建士大夫之中的有识之士,并不是资产阶级,他所宣扬的思想并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所以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很大,也没有形成体系,对后世的民主革命没有指导作用。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是从西方传来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所以C项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所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