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3:33:11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有关明清商业发展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 “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 往易货物, 肆中人立付之, 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 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 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 在鸡的肚中塞沙, 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 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 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回答:
(1)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
(2)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并从经济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 明清时商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当时实力最强的商帮有哪些?(4分)
(4) 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2分)
2、判断题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B.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C.货币发达,走向统一
D.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许多都会
3、判断题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大量兴起
D.流通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4、判断题 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5、判断题 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介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就东奔西跑地做起买卖来,日子一长,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应该兴起于商周时期。该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