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4:08:31
1、判断题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给了15世纪这一时间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宗教改革最早出现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并且题干所述现象不能说明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B、D错误。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多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说明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即可说明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存在道德伦理缺乏的情况。根据所学,智者学派关注人,但缺乏道德伦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
16世纪中期,德国更多的学生寻求在法学和神学上的专业训练,进入高级学院的学生增加了。从前神职人员不需要也不要求从神学院毕业,如今渐渐成为新教神职人员必不可少的要求,这同新教教会的性质和重视教义的解释有关。法学的地位也由于世俗政权的需要而大大增强了。然而,医学和自然科学在大学仍是无足轻重的。此时的大学虽然智力水平多少有所提高,但仍赶不上当时一般智力水平发展的速度。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
17世纪中期,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1700年,德意志各邦共有28所大学,其中许多生源不足,难以运转。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的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历了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人意。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客观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1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1)状况:16世纪中期,德国大学的专业性和智力水平提高,但发展水平有限;(2分)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2分)
原因: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封建势力、教会势力仍然强大。(3分)
17—18世纪,科技的巨大进步(或者答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启蒙运动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2)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4分)
影响:德国科技快速发展,出现了如发电机、内燃机等发明创造(或者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众多的发明创造);(2分)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2分)德国成为欧洲强国;(1分)推动德国快速崛起为世界强国并大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2分)
(3)认识:大学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变革推动大学改革与进步;大学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教育强则国强。(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适当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的总分)(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可直接归纳出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即:16世纪中期,德国大学的专业性和智力水平提高,但发展水平有限;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找出德国教育出现这种发展现状的原因,即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封建势力、教会势力仍然强大。(2)概况材料中文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的特点即可得出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联系材料中“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含义,结合史实即可得出德国大学改革的影响。(3)总结德国大学发展的经验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大学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变革推动大学改革与进步;大学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教育强则国强。
点评:中世纪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长期遭受教会的压迫,发展缓慢,进入近代以后,伴随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科学实验得到了提倡,西方的自然科学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最终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强大力量。近代科技产生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除了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之后,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和宗教势力的决心和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古罗马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说:“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一理论体现的思想观念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D.“人非工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而与此相一致的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法律与宗教信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题目中的“著名命题“和”四种可能“属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雄辩术。故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