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整理《葡萄糖和果糖》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3-05 14:05: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为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糖,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④加入几滴稀硫酸;⑤再加热;⑥加入碱液中和并使溶液呈碱性。正确的操作排列顺序是?
A.①④⑤⑥③②
B.⑤④③②①⑥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⑤③④⑥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淀粉水解需要在酸性条件下完成,而葡萄糖的检验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完成,据此可知,正确的组合应该是①④⑤⑥③②,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淀粉水解实验以及醛基检验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2008年,三鹿等多家乳制品企业为使蛋白质含量检测合格而加入三聚氰胺,使多名儿童患肾结石,实验室可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三聚氰胺的分子式。

已知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取1.26 g三聚氰胺样品,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N2,实验测得装置B增重0.54 g,C增重1.32g,排入F中水的体积为672 mL(可按标准状况计算)。
(1)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需要加热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处读数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来排水,以测定氮气的体积 (2)AD (3)吸收未反应的氧气 (4)量筒内的液面与广口瓶内的液面相平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5)C3N6H6


本题解析: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测量三聚氰胺样品燃烧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氮气的体积,从而确定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而确定分子式。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水蒸气,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CO2,因为O2也不溶于水,所以在用排水法收集N2之前应该用热的铜网将O2除净。测量N2的体积时,必须要保证集气瓶中的N2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等。(5)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为1.26/126=0.01 mol
n(H2O)=0.54/18=0.03 mol,n(H)=0.06 mol
n(CO2)=1.32/44=0.03 mol,n(C)=0.03 mol
n(N2)=0.672/22.4=0.03 mol,n(N)=0.06 mol
分子式为:C3N6H6。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
B.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胃酸过多
C.利用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可在玻璃上镀银
D.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参考答案:A、米汤中含有淀粉,食盐中含有碘酸钾不含碘单质,碘酸钾遇淀粉不变蓝色,所以不能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故A错误;
B、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治疗胃酸过多中含有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铝等物质,故B错误;
C、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单质,所以可以用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在玻璃上镀银,故C正确;
D、纯净水不含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导致人体缺乏微量元素,所以不利于身体健康,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8分)下图为人体在某项生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示意图。

(1)图中标有字母的物质中,__ ___代表酶,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_? 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 ____
(2)如果B代表油脂,则C和D各代表_? ____
(3)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 ___
A.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相同,两者是同分异构体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葡萄糖和果糖是同分异构体
D.糖类、油脂、蛋白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参考答案:(1)A  蛋白质  氨基酸   (2)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3)C


本题解析:(1)可以看出A在反应前后分子结构未发送改变,而在反应过程中起了促进B转化为C和D的作用,故A代表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2)蔗糖属于双糖,它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结合形成的,故C和D葡萄糖和果糖。(3)根据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可判断错误的是C。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4分)汽车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尾气(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明显,机动车废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1)设汽油成分为C8H18,若在气缸中汽油高温裂解产生丁烷和丁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
(2)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H >0
①汽车启动后,气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②1mol空气中含有0.8molN2和0.2molO2,1300℃时在含1mol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3)尾气中的CO主要来自于汽油不完全燃烧。
①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H=+221kJ·mol-1, 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②测量汽车尾气的浓度常用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其中CO传感器可用下图简单表示,则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4)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换器,可有效减少尾气中的CO、NOx 和碳氢化合物等废气。
已知:N2(g)+O2(g)=2NO(g)? △H1=+180kJ/mol
CO(g) +1/2O2(g)= CO2(g)? △H2=-283kJ/mol
2NO(g)+ 2CO(g) = 2CO2(g) + N2(g)? △H3
则△H3 =?kJ·mol-1。
(5)光化学烟雾(含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是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写出2-丁烯与臭氧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乙醛及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C8H18C4H10+ C4H8(2分)
(2)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2分)? ②4×10-6(2分)
(3)①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2分)?
②CO+H2O-2e-=CO2+2H+(2分)
(4)-746(2分)?(5) CH3CH=CHCH3+2O32CH3CHO +2O2(2分)


本题解析:⑴根据C8H18在高温裂解产生丁烷和丁烯可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⑵①由于生成NO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导致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
②由于题目未告诉容器体积,令其体积为1L,注意数据的近似处理,平衡时: c(N2)≈0.8mol/L, c(O2) ≈0.2mol/L,c(NO)=8×10-8mol/L,将数据代入K=c2(NO)÷[c(N2)·c(O2)]= 4×10-6;
⑶①由于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由ΔG=ΔH-TΔS,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
②CO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CO-2e-――CO2,再根据电荷守恒有CO-2e-――CO2+2H+,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得CO+H2O-2e-=CO2+2H+;
⑷将两式依次编号①②,将“②×2-①”得第三式,根据盖斯定律得第三式的反应热△H3=(-283kJ/mol)×2-(+180kJ/mol)=-746kJ·mol-1;
⑸根据信息“2-丁烯与臭氧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乙醛及氧气”,应用原子守恒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