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3-03 01:05: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表现的性质
B.焰色反应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的
C.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并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D.洗涤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表现的性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错误;B、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错误;C、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并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正确;D、硫酸难挥发,洗涤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不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根据图示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参考答案:(1)不漏气 长颈漏斗和试管内存在稳定的液面差
(2)无法确定 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胶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本题解析:(1)如果该装置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逸出,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与试管内的水面应一样高。(2)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胶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始终相同,即使装置不漏气,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也会在重力作用下滴入烧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测定Cu(NO3)2·nH2O的结晶水含量,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O
B.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NO3)2
C.称量样品→加NaOH→过滤→加热→冷却→称量CuO
D.称量样品→加热→用已知质量的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并称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硝酸铜晶体受热可以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硝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氧气和NO2,因此选项A、D正确,B不正确;硝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因此选项C也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的HCl
B.稀释浓H2SO4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碳酸钠在水溶液中能吸收CO2,A不正确;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溶液,B不正确;加水到一定程度,就产生稳定的液面差,说明气密性好,如果不能产生稳定的液面差,说明气密性不好,故C正确;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采用相同浓度的H2O2,否则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D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金属钠演示实验结束后,多余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
B.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到手上应该马上用稀硫酸涂抹,中和碱
C.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是否含有钾元素
D.氯气泄露时,可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并朝着逆风方向迅速离开现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