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6:27:48
1、实验题 (12分)实验室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 + 6HCHO = 3H+ + 6H2O + (CH2)6N4H+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如下实验:
[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1 mol H+ 相当]
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步骤Ⅳ:实验数据记录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L>
滴定次数 | 待测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参考答案:(1) 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2) 当加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3) 无影响(4) 偏大 (5) 250 mL容量瓶、锥形瓶 (6)18.8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在25℃时,0.1mol/L的硫酸中,水的KW值为( )
A.大于1×10-14
B.等于1×10-14
C.小于1×10-14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常温下,水的KW=1×10-14,故选B.
考点:水的离子积常数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常温下,pH = 9的NaOH溶液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假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和b,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10-4b
C.b =10-4 a
D.a =b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氢氧化钠是强碱,抑制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为10-9mol/L;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为10-5mol/L,所以a与b的关系是a=10-4b,答案选B。
考点:考查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 NaHCO3溶液中:c(H+)+2c(H2CO3)=2c(CO32-)+c(OH-)
B.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SO42-)=c(NH4+)>c(Fe2+)>c(H+)>c(OH-)
C.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Cl-)
D.pH相等的①CH3COONa、②C6H5ONa、③Na2CO3、④NaOH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A、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得c(H+)+c(H2CO3)=2c(CO32-)+c(OH-),错误;B、(NH4)2Fe(SO4)2溶液电离后生成铵根离子、二价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铵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故c(SO42-)≠c(NH4+),错误;C、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盐酸为强酸,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Cl-),正确;D、 pH相等的①CH3COONa、②C6H5ONa、③Na2CO3、④NaOH四种溶液中①②③均为强碱弱酸盐,酸的酸性越弱,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则物质的量浓度大小: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择CD。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常温下c(H+)最小的是下列各项中的
A.pH=0的溶液.
B.0.04 mol·L-1 H2SO4
C.0.5 mol·L-1 HCl
D.0.05 mol·L-1HNO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氢离子浓度为1mol/L;B、氢离子浓度为0.08 mol/L;C、氢离子浓度为0.5 mol/L;D、氢离子浓度为0.05 mol/L。所以最小的为D。
考点:离子浓度的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