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3:43:20
1、实验题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物体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经测量C点的坐标为(60,45)。该物体运动的轨迹为一抛物线,其轨迹方程为 。g取10m/s2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取OC过程,根据竖直方向上
得:
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竖直方向上
,水平方向的位移
;所以轨迹方程为
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球b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且与球b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做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球a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小球a、b的质量ma,mb应该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填>、<或=)
(3)放上被碰小球后,两个球碰后小球a、b的落地点依次是水平面上的点______和点____.
(4)为测定未放被碰小球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图中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点O、B间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
(5)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____ _____.
参考答案:(1)BE(2分,选对一个给1分) (2)ma>mb(2分)
(3)A,C(每空2分)
(4)45.90cm (2分,答数在45.85~45.95范围内的都给分。)
(5)ma
=ma
+mb·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电火花计时器是一种 仪器,某同学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纸带,从O点开始,每2个相邻计数点之间有2个点未画出,则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测得OA=3.20cm,DE=10.40c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参考答案:计时 0.06 5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研究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木块从A点静止释放后,在一根弹簧作用下弹出,沿足够长的木板运动到B1点停下,O点为弹簧原长时所处的位置,测得OB1的距离为L1,并记录此过程中弹簧对木块做的功为W1。用完全相同的弹簧2根、3根……并列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作出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停下的位置距O点的距离L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i)W—L图线为什么不通过原点? 。
(ii)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OA = cm。
参考答案:(i)由于木块通过AO段时,摩擦力对木块做了功或W不为总功。(2分)
(ii)3cm (2分)
本题解析:(i)由于木块通过AO段时,摩擦力对木块做了负功,即弹簧对木块做的功W,一部分用于克服AO段的磨擦力做功,故W—L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
(ii)由功能关系,结合(i)中的分析可知
,由题图乙可读出两组数据(1
,6)、(5
,42),代入
可求出
=3cm。
考点:创新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如图: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mm;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cm。
参考答案:4.700 10.015
本题解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4.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0.0mm=0.200mm,所以最终读数为4.700mm.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00mm,游标读数为0.05×3mm=0.15mm,所以最终读数为100.15mm=10.015cm.
考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