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卷《气体实验定律》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6 04:49: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容变化,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9分) 图中系统由左右连个侧壁绝热、底部、截面均为S的容器组成。左容器足够高,上端敞开,右容器上端由导热材料封闭。两个容器的下端由可忽略容积的细管连通。容器内两个绝热的活塞A、B下方封有氮气,B上方封有氢气。大气的压强p0,温度为T0=273K,连个活塞因自身重量对下方气体产生的附加压强均为0.1 p0。系统平衡时,各气体柱的高度如图所示。现将系统的底部浸入恒温热水槽中,再次平衡时A上升了一定的高度。用外力将A缓慢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并固定,第三次达到平衡后,氢气柱高度为0.8h。氮气和氢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ⅰ)第二次平衡时氮气的体积;
(ⅱ)水的温度。


参考答案:(1)2.7hS?;(2)368.55K;


本题解析:(1)以氢气为研究对象,初态压强为p0,体积为hS,末态体积为0.8hS.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0V1=p2V2,即:p0hS=p×0.8hS,解得:p=1.25p0?①
活塞A从最高点被推回第一次平衡时位置的过程是等温过程.
该过程的初态压强为1.1p0,体积为V;末态的压强为p′,体积为V′,
则p′=p+0.1p0=1.35p0?②V′=2.2hS?③
由玻意耳定律得:1.1p0×V=1.35p0×2.2hS,解得:V=2.7hS?④
(2)活塞A从最初位置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为等压过程.该过程的初态体积和温度分别为2hS和T0=273K,末态体积为2.7hS.设末态温度为T,由盖-吕萨克定律得:,解得:T=368.55K;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
B.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单位时间分子平均碰撞器壁的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D.液晶的光学性质不随温度、电磁作用变化而改变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像如图所示,已知A→B过程放出热量Q, TA=TC,则 B→C过程气体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深海处理技术.实验发现,在水深300m处,二氧化碳将变成凝胶状态,当水深超过2500m时,二氧化碳会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设在某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将二氧化碳分子看作直径为D的球(球的体积公式V球=πD3),则在该状态下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硬胶体后体积为多少?


参考答案:(1)AC;(2)吸收; ;(3)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所含分子数为;变成硬胶体后体积为


本题解析:(1)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引力等于斥力,所以此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A正确;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是运动的,而不是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选项B错误;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小,故单位时间分子平均碰撞器壁的次数会减少,选项C正确;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容器表面的差异性等而改变,所以选项D错误;(2)由于A→B过程放出热量Q,体积不变,压强变大,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定值,温度会降低,即TB<TA,B→C的过程,压强不变,体积变大,故气体对外做功,因为TA=TC,故TC>TB,所以内能增加,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由B→C的过程吸收热量;欲求热量的大小,我们可以将A与C比较,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U=0,故Q吸=Q+W=Q+p2(V2-V1);(3)二氧化碳气体变成硬胶体后,可以看成是分子一个个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故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所含分子数为;变成硬胶体后体积为
考点:分子动理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本题难度:一 般



4、计算题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左端用水银封闭着长L=18cm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为27℃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Δh=4cm,设外界大气压为75cmHg,为了使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

(1)若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温度需升高到多少℃;
(2)若温度保持27℃不变,向右管缓慢注入水银最后左、右两管的水银面相平且稳定时,气柱的长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1)352K(2)17.04cm


本题解析:(1)由题意,p1=71cmHg,V1=18cm·S, T1=300K,p2=75cmHg,V2=20cm·S;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代入数据得:
T2=352K,t2=79℃
(2)p3=71cmHg,T3=T1=300K,
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3V3
解得L3=17.04cm
点评:


本题难度:简单



5、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只装有空气的密闭烧瓶,用玻璃管和水银气压计连接,气压计两管内的水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水银气压计两玻璃管之间用橡胶管(图中涂黑部分)相连,现降低烧瓶内空气的温度,同时移动气压计右管,使气压计左管内的水银面保持在原来的水平面上,请计算说明并画出△h-△t的关系图线。(△h表示气压计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t表示烧瓶内所降低的温度)


参考答案:解:设密闭烧瓶的空气压强为P0,温度为T0,由于体积不变,当温度降低△t,压强也相应减少△P
根据
而△P=ρg△h

△h与△t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