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0:08:55
1、实验题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
,其中
和
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
和
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
=1,非弹性碰撞的
<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物质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在上述实验中,
(1)P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
(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的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参考答案:(1)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N点是小球2落点的.(2)
(3)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本题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2))原理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v20=0 ,
(3平抛运动高度决定时间,水平射程由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因而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但由于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平抛的初速度与小球的质量有关,因而OM和ON也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实验由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而来,关键要分析清楚实验的原理,同时要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列式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6分)有一种新式游标卡尺,它的刻度与传统的游标卡尺明显不同。新式游标卡尺的刻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显得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通常游标卡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等分成10份,39mm等分成20份,99mm等分成50份,以“39mm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如图6所示。
(1)它的准确度是 mm;
(2)用它测量某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 cm。
参考答案:(1)0.05mm (2)3.130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 )
A.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
D.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反应时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自由落体运动;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分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规律.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解答:解:A、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思想,故A错误;
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规律,属于理想实验,故B正确;
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是在实验室进行是实际实验,故C错误;
D、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反应时间是实际进行的实验,不是理想实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理解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不断渗透对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
(1) 请分别读出DF、FH的长度DF= , FH=
(2) 求出E、G点的速度
= ,
=
参考答案:(1) 35.5 mm ,52.0mm
(2)17.75 mm/s,26.0 mm/s (注意:答案不唯一,可近似)
本题解析:(1)读数时要注意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2)E点为DF的中间时刻,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
,同理G点的速度为
考点:考查长度的测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对于长度的测量问题,学生容易出错的是忘记估读,明确瞬时速度可根据平均速度计算是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1分)现要验证“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9所示)、小车、计时器、米尺、弹簧秤,还有钩码若干实验步骤如下(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
(1)用弹簧秤测出小车的重力,除以重力加速度得到小车的质量M
(2)用弹簧秤沿斜面向上拉小车保持静止,测出此时的拉力F。
(3)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与A2之间的距离s,从运动学角度得小车的加速度a= .
(4)在小车中加钩码,所加钩码总质量为m,要保持小车与钩码的合外力不变,你将如何调节A1相对于A2的高度h?
(5)多次增加钩码,在小车与钩码的合外力
保持不变情况下,可得钩码总质量m与小车从A1到A2时间t的关系式为:m= 。
参考答案:(3)
(3分)
(4)减小高度h,保持(M+m)h不变 或 让
(4分)
(5)
(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