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1:39:34
1、实验题 Ⅰ.某物理课外小组想探究“带风帆的玩具小车所受的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猜想:
①f阻与车的速度v无关?②f阻∝v?③f阻∝v2
(2)探究步骤
①将带有风帆的玩具小车、己连接好电源的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按如图甲所示安装在光滑倾斜的长木板上: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电源频率f=50Hz),使玩具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足够长的时间后关闭打点计时器;③改变长木板的倾角,重复以上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该小组的探究完成下列的问题:
(Ⅰ)图乙是倾角θ=10°的一条打点纸带,通过计算完成表中对应的空白项。
实验次数 | 木板倾角θ | sinθ | 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m/s) | 小车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平方v2(m/s)2 |
1 | 4° | 0.07 | 0.60 | 0.36 |
2 | 10° | 0.18 | ? | ? |
3 | 24° | 0.41 | 3.51 | 12.32 |
4 | 36° | 0.59 | 5.06 | 25.60 |
5 | 48° | 0.74 | 6.34 | 40.20 |
6 | 60° | 0.87 | ? | ? |
编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A | 镍铬合金 | 0.8 | 0.8 |
B | 镍铬合金 | 0.5 | 0.5 |
C | 镍铬合金 | 0.3 | 0.5 |
D | 镍铬合金 | 0.3 | 1.0 |
E | 康铜丝 | 0.3 | 0.5 |
F | 康铜丝 | 0.8 | 0.8 |
? | 1 | 2 | 3 | 4 | 5 |
L/m | 0.5000 | 0.4000 | 0.3000 | 0.2000 | 0.1000 |
I/A | 0.83 | 0.96 | 1.11 | 1.39 | 1.78 |
![]() | 1.20 | 1.04 | 0.90 | 0.72 | 0.56 |
2、实验题 I(1)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N/m
(2)在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B、C、D是打下的相邻的四个点,它们到运动起始点O(初速度可认为是零)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重物的质量为1. 00 kg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J,动能的增加量为?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Ⅱ在“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提供了下列器材:螺旋测微器、待测金属丝(总电阻约30、电压表V(量程0~3V,内电阻约3K
、电流表A(量程0~120mA.内电阻约5
、滑动变阻器R(0~10
)、电源E(电动势3V,内阻约1
)、开关、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其度数D??mm
(2)如图,将待测的金属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刻度尺的中间有一个可沿金属丝滑动的触头P.当用手按下触头P时.触头P才会与金属丝接触.接人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L可通过触头的位置在刻度尺上读出,对该实验设计有触头P的好处是?。
(3)触头P选一个位置,读出金属丝长度L.利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该段金属丝的I-U图线如图,其中(U0,I0)是图线上的一点坐标。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金属丝电阻率的式子是?
(4)在右方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
3、实验题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其示数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则金属丝长度l=________cm,金属丝直径d=?mm。他还用多用电表按正确的操作程序测出了它的阻值,测量时选用“×1”欧姆挡,示数如图3所示,则金属丝的电阻R=_________Ω。
图1
4、实验题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两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一:由g1=,g2=
,……,g5=
,
取平均值=
=
;
方法二:由g1=,g2=
,g3=
平均值=
=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一中有______;方法二中有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_(填“一”或“二”)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5、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长木板上,并用细绳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滑块右端连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开始时,托盘中放少许砝码,释放滑块,通过纸带记录的数据,得到图线 a。然后在托盘上添加一个质量为 m =" 0.05" kg 的砝码,再进行实验,得到图线 b。已知滑块与长木板间存在摩擦,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绳中的拉力近似等于托盘和所加砝码的重力之和,g取10m/s2 ,则
(1)通过图象可以得出,先后两次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
(2)根据图象,可计算滑块的质量为?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