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一)

时间:2019-12-28 09:10: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火星人入侵
达利
  火星探测车和轨道探测器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火星土壤和气候的一些信息,但科学家还想通过名为“火星样本回送”的空间任务从这颗红色的星球采集一些土壤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这就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科幻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的处女作《天外来菌》中描绘的恐怖故事了。那么,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18年实施的这次采样任务,会不会也带回一些恐怖的病毒呢?
  轨道探测器不可能装下能深入检查火星土壤的全套科学设备和仪器,但它可以将土壤样本带回地球进行分析,这也能让科学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大的灵活性对其进行充分的试验——对于这些来自火星的石块,科学家最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和灵活性,研究人员已经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对来自火星的“阿伦·希尔”陨石进行研究,而且发现了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证据的化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2018年我们将从火星带回一块咖啡杯大小的样本,并在地球上对起进行深入的研究。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下属的行星保护部门(“我们的任务是防止生物交叉污染”)的计划,他们将把从火星带回来的所有东西都限制在地球上一个专门的接收设施内,其隔离等级相当于安全标准最高的四级生物危险品实验室。
  “唯一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会进行复制的东西,”地外文明搜寻计划的首席研究员玛格丽特·瑞斯说,该计划一直关注着外星污染及行星保护的问题。“如果只是具有放射性或者毒性,我们都能轻松应对”,她相信来自火星妁样本在面对地球上的微生物时将是非常脆弱的,就像让我们去面对火星上的细菌一样。“我们在防止生物污染上已经做得很好了,”瑞斯说,“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只要使用高压灭菌器就行了。它能杀死所有的东西。”(选自《青年文摘》)
1.作者以“火星人人侵”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人人侵是危言耸听的观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火星人人侵,地球人作好准备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去外星球探索,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看法?请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菜花
孙犁

  每年春天,上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怀胎”。慢慢地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放在书案上,就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可是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发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营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根菜帮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而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群蜂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短文,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
  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文章描写了三种菜花。其中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什么?作者赋予菜花的美是什么样的美?
(1)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赋予了菜花_____________的美。
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有关父亲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句话富有象征意义,说出这句话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是“菜花”,为什么除了大白菜外,还要写大旱萝卜和油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共24分)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原文略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B.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C.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尾声一样,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E.这篇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
小题2: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6分)
小题3: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6分)
小题4: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8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
向楠
①学以致用,这个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问题的观念,最近遭遇不少人挑战。有人指出,我们当前的学以致用观过于功利化,“有没有用”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
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73.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受访者中,“80后”占39.3%,“70后”占35.5%。
③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学以致用观的利弊莫衷一是:29.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5.5%的人感觉弊大于利,33.7%的人觉得利弊相当,还有21.3%的人觉得“不好说”。
④今年4月,由20名大陆大学生组成的“西安世园使者团”前往台北市参加“花博会”交流活动。广州媒体人丁晓洁也随团参加此次活动。在台湾大学访问交流时,丁晓洁发现,台大近50个系中,竟有15个系与农学、动物学有关,比如农艺学系、园艺与景观学系、兽医学系、昆虫学系等等。
⑤“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的经济、金融等专业。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报考。在他们看来,‘学以致趣’比‘学以致用’更有价值。”丁晓洁说。
⑥不过,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认为,学以致用观流行不但不会带来危害,反而适应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如果不以“用”作为指导,只会浪费时间,无益于自身发展。
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以致用观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国人较多的务实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讲,功利性地以“用”为目的,使学术脱离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应有轨道。同时,这种观念容易使一切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以实用技术为追求目标是短视的,想要在根本层面上经世救国,需要把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追求的目标。
⑧为何学以致用观越来越流行?调查中,68.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功利化的必然结果;59.1%的人觉得是由于“社会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长远思考”。此外,52.4%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历来重视实用性思维;51.7%的人感觉是由于“学以致用”能给人带来短期、实际的利益;34.1%的人指出,这是受到强调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影响。
⑨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毅衡分析,学以致用观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儒家文化强调“学而优则仕”与“经世致用”,这是学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次,近代以来,随着国人逐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整个社会将关注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用于发展生产力上,“实用”成了学术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学习目的受到压制。
⑩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谢潇看来,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导致当前学术急功近利,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即便偶尔有新观点,也经常会被批评为“不切实际”。“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突破最开始都源于天马行空的‘空想’,‘学以致用’不过是附属品,‘学以致知’才是学术根本。”
⑾“现在应该适时改变过于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了。”赵毅衡建议鼓励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在应用性并不强的理论性课题申请中,不要总逼迫研究者写出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论是论文数量还是研究者数量,中国学界都非常多。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追求学术研究的质量,打造创新型人才。我们应允许甚至鼓励一部分人挣脱学以致用观的束缚,做一些‘无用’的思考。”
⑿调查中,55.7%的人表示很支持赵毅衡教授的上述建议。?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l7日,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学以致用过于功利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2:这篇新闻调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是因为作者突出用了两种方法来说明,请简析这两种方法。(5分)
小题3:联系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迭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语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又画图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土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哪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左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昊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来源:《中国书画》,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昧作品。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趟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位,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方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