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10 21:45: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的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渴载饥”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现代诗歌阅读 (11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4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参考答案: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两首诗分别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一和第二首,两首诗的第一联分别描写了古迹怎样的环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两首诗第二联在意象选择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石头城》第一联描写石头城四周山石依旧耸立,江潮拍打空城后寂寞退去的情景,突出了古迹荒凉冷落的特点;第二联写出了乌衣巷旧址边野草丛生,夕阳残照的景象,渲染出古迹破败萧条的特点。(意对即可)
(2)《石头城》第二联选择了“月亮”这个意象作为历史的见证,以月亮的亘古不变来反衬历史的兴衰更替;《乌衣巷》选择了“燕子”这个意象,并发新奇之想,想象眼前的燕子由六朝飞来,见证由名门望族到寻常百姓的人事变幻。两首诗的第二联虽然选择的意象不同,但两个意象都贯穿古今,都反衬出了历史的变迁,给人以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小题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5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了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小题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解答本题要首先点出手法,然后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五种描写手法: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2.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4.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5.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情感一般有:落寞伤感、惆怅伤怀、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愤世嫉俗、清高自傲、心忧天下,空怀大志而不得施展的痛苦郁闷等,有时同情、怜悯、叹息、痛恨当权者都有。诗歌一般借助人物的形象,诗句的意境来抒发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