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9-26 23:14: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代序兼记李文珍先生
冯骥才
①我已经第二次接到旅美画家王公懿的越洋电话了。她用恳切而感人的口气“逼”我为一本书写序。其实,不用她“逼”我,我已经心甘情愿要为这本关于她的老师李文珍先生的书写序。
②今世之人,尤其年轻人,肯定不知道李文珍先生是谁。然而曾经受过他绘画教育者,却刻骨铭心地记得他。究竟承受怎样的大恩大德,才能够这样记住一个人?
③大约40年前,我经常和画友岳钦忠去李文珍先生家串门。他住在窄窄的宜昌道上一
幢临街的小楼里。在我眼里他家那间四四方方10多平方米的客厅是一个小小的“美术沙龙”——当然不是真的沙龙。“文革”那时谁敢私设沙龙呀。不过是些常来的访者聊一聊艺术而已。他总坐在那张带扶手的椅子上抽着烟斗。无论谁进来或走掉,也很少起身。可能因为来到这小小“沙龙”的大多是他的学生。他在耀华中学任教美术,我不是耀华的学生,但我崇拜他。他那种带着浓重的后期印象主义影响的油画,在“文革”那个文化贫瘠而苍白的年代,叫我们这些求知甚切的年轻人,如沐清风,耳目大开。
④那时代的画儿全是好似吃了兴奋剂一样怒目挥拳的^造**形象。但在他的画里却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日光下的河水、白雪覆盖的街道、葱茏或凋败的树木、默默行走着的路人,还有种种室内的“静物”……可是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莫名地神奇与迷人;尤其餐桌上那个总剩着半杯茶水的玻璃杯,晶亮夺目得叫人惊奇。他赋予这些形象何种法术?是神秘的美还是生命?
⑤从今天的角度看,如果不是那个把日丹诺夫式的“现实主义”奉若神明的时代――如果换做今天――李文珍一定是一位独立画坛的杰出的大家。可惜,他的才华被那些荒谬的岁月长久地埋没并搁置一边。
⑥然而,李文珍先生却不逢迎时尚,在寂寞中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几十年里一直静静地躲在自己的心灵里作画。他那些凝重刚健又颇具灵气的心性之作,不可能挂在当时任何一个画展上,但他决不会为了世俗功利而矮化自己。这恐怕是那个时代一个有气质的艺术家仅能做到、又很难做到的。
⑦李文珍先生的个子虽然不高,腰板挺直而威风,鼓鼓的脑门下目光温和又镇定。虽然他是他的家庭艺术“沙龙”的主人,可说话不多。在他的“沙龙”里谈话很自由,或是谈论谁的画,或是对谁拿来一幅近作议论一番,或是说说笑话。李先生不喜欢长篇大论,对他的话我们却十分留意。他常常冒出一句话,一语破的,道中绘画某一本质。可是他从不教训式地把这些道理硬塞给我们,而是说出来叫人感悟。每每此时,我们都如获至宝。这是不是他的一种教育方式?
⑧他不是那种用自己个人化的模子翻制学生的教师。尽管他有很执著的个人画风,却从不强迫学生学他的画。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气质,循循善诱地把一个个独特的个性融入美的法则,化为彼此迥异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教育最难得,需要教师的艺术视野宽阔,并善于启发。其实这才最符合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就是个性。成就艺术首先是发现个性和完成个性。记得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京的几座国家级美术学院年年录取的新生中都有天津耀华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是李文珍的门徒,其中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很好的画家。然而,这些成功了的学生们更懂得老师的价值,不甘心老师只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还要为他在画坛找到理应得到的位置。
⑨在“文革”刚刚过去的1980年,他的学生们就自发地在天津解放路上的艺术展览馆举办“李文珍暨学生画展”。以众星捧月的阵式,将老师簇拥其间。我曾为那种情与义而感动,撰文相助。当时,李文珍先生还在世,如今李文珍先生已仙逝多年,身在天南地北的学生们又聚在一起,执意为老师再出一本图文并茂的画集,并纷纷写文章忆往事而尽心声。在1980年这些学生都正当盛年,如今多已年近花甲。依我看,1980年那次展览所努力的是为老师讨回艺术的公道,此次则是对恩师的一种悠长而不灭的怀念。今日怀念皆缘于昔日的情谊。但愿这样纯正的艺术和这种美好的情感,能为更多的人感知。
  (选自《“本色人生——画家教育家李文珍”画集》,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一段,那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小题2:通观全文,李文珍先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3: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4分)
小题4: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探究李文珍先生的教育方式。(6分)



2、阅读题  名著阅读题(15分)
小题1: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丫鬟金钏投井一事而自悔,独在屋中垂泪,宝钗见状连忙劝慰她,并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装裹用。
B.《子夜》中,陷入困境的吴荪甫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为此,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又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
C.“现在我明白!……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常四爷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
D.在等待了七年之后,欧也妮收到了查理的信,在信中,查理告诉欧也妮,他发了财,要与奥勃里翁小姐结婚,并让欧也妮寄还梳妆匣。
E.《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之间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鲨鱼的赞叹,便是明证。
小题2:简答题(10分)
⑴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人物几乎无所不在。请列举出《药》、《明天》中的帮闲人物。(5分)
⑵《三国演义》中,袁术部将纪灵领兵攻打刘备,当他得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后,连忙派人致书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 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具体用什么计策“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梅朵是藏语鲜花的意思
肖黛
  (1)二十多年来,“梅朵”这个极为好听的名字,始终像一串窈窕的风铃,时常在我的耳旁摇曳出玲珑之声。有时,它就是一首歌,唱着一种弥漫在过去的记忆,孤独地响起在某个早晨或某个夜晚。
  (2)我见到藏族女孩儿梅朵时,她已经昏迷不醒。
  (3)久久的昏迷,使她的平静变成了一种安宁,也使她美得像正固守着一个梦境的小女神。她以太挺拔的鼻梁,把自己的脸庞衬托得有些消瘦。那密而长长的睫毛,阔而薄薄的嘴唇,也都是雕琢过了的精细。她有数不清的发辩,像被刺绣在洁白的枕头上一般的好看。尽管死亡已经逼迫着她,但她的肌肤依旧散发着棕红色的亮光,仿佛有谁替她涂抹了浓烈的油彩,生动如卧身于一幅永远的油画中间。那种美,全然透射着青春的光芒,只能解释为她爱着和被爱着的效果。
  (4)可至多也不过十五六岁的小梅朵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她像披着露水的花蕊,渐渐死去了——是一场车祸致使她严重脑损伤。那是初春时节,一辆裁着四十多个藏族同胞的大车,惨烈地翻在青海西部的茶卡地段路边。多数人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也有当场就死了的。梅朵是罹难者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倒向死神之怀的最后一个人。
  (5)而我,仅仅是路过了梅朵的病床,无意间瞥了一眼这个垂危的女孩,仅仅听见别人在唤她的名字而已。
  (6)那天,那些与小梅朵同车的幸存者们,在她从抢救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不曾嚎啕,不曾泛滥泪水。不管谁,只能在他们的容颜里遇到深刻而固执的沉默。那沉默犹如暴风雨就要来临前的空廓,压得人喘不上气来。
  (7)我看见他们中有一个年事稍长者,把渐渐死去的梅朵,贴在自己的胸膛上。他是强壮的,是一个项天立地的汉子的模样,但他那般小心翼翼之状,让我觉得,完全是唯恐惊醒了这个美少女的梦境。
  (8)一天,我向一位藏族文友讨教,问“梅朵”在藏语中的本义。他告诉我,是鲜花。我的心忽地紧了一下:是鲜花,就有凋零的时候啊。
  (9)后来,我听说那次驾车的,是一个汉族小伙子,他是应该对车祸负全部责任的人。又听说,那次车祸的全部幸存者,多次带了茯茶等礼物,齐刷刷地去央求交通监管部门对那个汉族小伙子放弃处罚。他们虽然没有把藏传佛教中的轮回之说摆到桌面上,但他们说,谁也不会故意把车开翻了。他们还说,死者已死,伤者都得了救治,处罚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10)我曾经私下里窃笑他们,窃笑他们向法律提出的要求竞如此荒唐,哪有阎了祸却不受惩罚的道理呐。坦率地说,当时免不了还有一丝叹息:他们可真没有文化呀。
  (11)但是,随后的二十年里,我却感到自己在大文化层面上的识见浅溥
  (12)这二十年,我的生活中一直有藏族同胞,一直有藏传佛教的信仰者。藏族文化的优秀特征,好比是这一脉高原厚土里缓缓生长出来的褐草红树,无处不在。又好比是高山之巅披挂的晶莹冰雪,长年不化。那种漫长的,悠远的,极富诗意的人文精神,浓淡错叠地汇集和弥漫在我所呼吸的空气里
  (13)现在想来,梅朵在临死前平静安宁如画一般的美丽,也应该是因为她早已经感知,此生彼死,一律都是最平常、也最尊贵的时刻。
  (14)关于这一点,很容易就可以在藏族谚语中得到印证:明天或来世,是何者先到,我们不知晓。
  (15)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形态、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就像梅朵们,无论椎心刺骨的贫寒,无论天降灭顶之灾,无论痛苦弥漫还是希望飘渺,他们都固守着冷静的人生姿态,从不艾怨天地,从不责怪命运。这到底是缘于梅朵们对生命的脆弱性有着与生俱来的理解。梅朵们既能毫无遮拦地放牧于大草原,亦能够庄严神圣地叩首于经堂前。
  (16)时又至了初舂,鲜花又将绽开,我的耳旁又响起了清脆的风铃声和清凌凌的美乐声……梅朵呵梅朵,你知道么,你美丽的死亡,曾经将我的心灵震撼,将我的思索引向坦途。
1.(1)作者为什么说“梅朵”是“极为好听的名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第三段用细致的工笔描绘了梅朵死前的容貌,这段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明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说明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1)随后的二十年里,我却痛感到自己在大文化层面上的识见浅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种漫长的,悠远的,极富诗意的人文精神,浓淡错叠地汇集和弥漫在我所呼吸的空气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说,关于梅朵的歌,总是“孤独地响起”,这说明他对藏族女孩梅朵的深情并不被人们所理解,所以作者觉得孤独。
B.与小梅朵同车的幸存者们直至小梅朵死去也不曾泪水纵横,嚎啕大哭,这体现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悲痛和愤懑。
C.“此生彼死,一律都是最平常、也最尊贵的时刻”。这是一种非常豁达,然而又对生者和死者都充满尊重的生死观。
D.文中所说的“生命的脆弱性”,是指人类的生命路途充满磨难,个体生命也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夭折,这与西方“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的说法是相互吻合的。
E.这篇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散文风格清新健朗,感情既沉重而又昂扬,充满诗意与哲理的色彩,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共18分)
昆明的雨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昆明人家挂仙人掌以辟邪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很受人喜爱。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不是连续地下。
C.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
D.房东送来的缅桂花使作者的心软软的,表现出他对那一对孤苦的母女的深切同情。
E. 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很像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小题2:“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题目是“昆明的雨”,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倒数第二段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对作者所说的“情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打电话
爱亚
第二节课下课了,许多人都抢着到学校门口唯一的公用电话前排队,打电话回家请妈妈送忘记带的簿本、忘记带的毛笔、忘记带的牛奶钱……
一年级的教室就在电话旁,小小个子的一年级新生黄子云常望着打电话的队伍发呆,他多么羡慕别人打电话,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学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级学生打电话的矮木箱……
这天,黄子云下定决心,他要打电话给妈妈,他兴奋地挤在队伍里。队伍长长,后面的人焦急地捏着铜板,焦急地盯着打电话人的唇,生怕上课钟会早早地响。然而,上课钟终于响起。前边的人放弃了打电话,黄子云便一步抢先,踏上木箱,左顾右盼发现没人注意他,于是抖颤着手,拨了电话。
“妈妈,是我,我是云云……”
徘徊等待的队伍几乎完全散去,黄子云面带笑容,甜甜的面对着红色的电话方箱。
“妈妈,我上一节课数学又考了100分,老师送我一颗星,全班只有4个人考100呢……”
“上课了,赶快回教室!”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从他身旁走过,大声催促着他。
黄子云对高年级学生笑了笑,继续对着话筒:
“妈妈!我要去上课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切油豆腐,有的时候买一粒肉粽……”
不知怎么的,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
“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
黄子云伸手拭泪,挂了电话,话筒挂上的一刹那,有女子的语音自话筒中传来:
“下面音响10点32分10秒……”
黄子云离开电话,让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形象。(5分)
小题2:小说第二段说“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赏析第三段画线的句子。
小题4:本文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读者直到最后才明白黄子云并不是给“真实”的妈妈打电话。有人认为,黄子云的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有人认为,黄子云的妈妈改嫁了;有人认为,黄子云的妈妈去在很远的地方打工了……请结合全文,就这一问题试作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