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点击进入《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五脏与血液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肝主藏血
B.脾主统血
C.肾精化生血
D.肺气助心行血
E.心调节血流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流注全身。肝藏血,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脾统血,可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肾藏精,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以及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皆藏于肾,这为血的生成提供了本源;肺朝百脉,可使血液在此会聚,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后再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是肺气的运动在血液循行中的具体体现。故本题选E。
2、单项选择题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
A.心气
B.肺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肾者,()。
A.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B.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C.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D.相辅之官,治节出焉
E.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属滋养肺肾之阴的方法是()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金水相生法
E.抑木扶土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在血的生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两脏是()
A.心、肺
B.肺、脾
C.肝、脾
D.肾、脾
E.心、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在血的生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两脏是肺、脾。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液的生成过程又要通过营气和肺的作用方能化生为血。故B为正确答案。
6、单项选择题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液
C.血液
D.宗气
E.营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至虚有盛候”指的是()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真寒假热
D.真热假寒
E.虚中夹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虚证即因机体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较弱,正气虚损,对病邪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从而在临床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疲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或盗汗等。实证即因邪气虽盛,而人体的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而在临床表现出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有余的证候。2.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实证即因邪气虽盛,而人体的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而在临床表现出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有余的证候。实证常见外感病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留滞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气机升降失常有气逆、气陷证,分为虚实。3.在某些情况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并不完全一致,即出现与疾病本质不符的假象。这些假象不能反映病机的虚或实,临床需仔细辨别。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即真热假寒,所谓"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临床常有"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和"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的情况。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即大实之证,可能会出现虚假的虚证表现。假虚之象,其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而外呈不足之象。4.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一般来说,正气增长而旺盛,则必然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必然会损耗正气。正胜则邪退,疾病趋向于好转和痊愈;邪胜则正衰,疾病趋向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若邪正双方力量对比势均力敌,或正虚邪恋,邪去而正气不复的情况,则疾病多由急性转为慢性,或留下后遗症而持久难愈。
8、单项选择题 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诊察何种气的盛衰()
A.营气
B.卫气
C.宗气
D.肺气
E.中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宗气具有贯心脉而行气血的功能,可以帮助心脏推动血液循行,所以气血的运行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临床上常以"虚里"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旺盛与衰少。《素问.平人气象论》日:"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故本题选C。
9、单项选择题 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阴
D.阳病治阳
E.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阴阳失调:阴阳偏盛为实证,阳邪侵入人体造成阳偏盛,表现为阳偏盛而阴未虚的的实热证;阴偏盛指疾病中机能障碍或不足,产热不足及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的状态,表现为阴偏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阳偏衰为虚证,阴偏衰指阴虚证,阳偏衰指阳虚证。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阴阳格拒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因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阴阳亡失指机体的阳气或阴液突然大量的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分为亡阴证和亡阳证。
10、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A.水为木之母
B.金为土之子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E.水为火之所不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金为木之所不胜。五行的生克乘侮总结(为常考点,应牢固掌握)
11、单项选择题 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
B.阳气偏盛,消灼阴液,阴液亏损
C.阳热内盛,深伏于里,格阴于外
D.阳气虚损,阴气失制而偏盛
E.阳气虚损,累及阴液化生不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阴阳失调:阴阳偏盛为实证,阳邪侵入人体造成阳偏盛,表现为阳偏盛而阴未虚的的实热证;阴偏盛指疾病中机能障碍或不足,产热不足及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的状态,表现为阴偏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阳偏衰为虚证,阴偏衰指阴虚证,阳偏衰指阳虚证。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阴阳格拒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因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阴阳亡失指机体的阳气或阴液突然大量的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分为亡阴证和亡阳证。
12、单项选择题 《难经》认为()
A.右肾为命门
B.命门为两肾的总称
C.两肾之间为命门
D.命门为肾间动气
E.命门为精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单项选择题 诸胀腹大,皆属于()
A.风
B.火
C.燥
D.心
E.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机体内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而产生类似于风、寒、湿、燥、火六淫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暑邪只有外感没有内生。2.六淫的特性:风为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夹湿;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有温凉之分;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易致肿疡。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3.《内经》病机十九条:《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日: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偾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另外,刘元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补充了燥邪病机:"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14、单项选择题 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则属于()
A.早期治疗
B.治病求本
C.先安未受邪之地
D.缓则治其本
E.以上均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单项选择题 在十二经脉走向中,足之三阴是()
A.从脏走手
B.从头走足
C.从足走胸
D.从足走腹
E.从手走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单项选择题 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
B.心、肝
C.肺、脾
D.肺、肝
E.肺、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单项选择题 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是()
A.生我
B.我生
C.克我
D.我克
E.制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患者久病湿疹,面垢多眵,大便溏泄,时发下痢脓血,小溲浑浊不清,湿疹浸淫流水,舌苔白厚腻,脉濡滑。病属湿邪为患,此证反映了湿邪的哪种性质()
A.重着
B.粘腻
C.趋下
D.秽浊
E.类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大出血证的治则是()
A.扶正兼祛邪
B.祛邪兼扶正
C.急则治标
D.缓则治本
E.标本同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大出血时应以止血为要,因为失血过多会引起生命危险;血止后或流血减少后,才针对引起流血的病因进行治疗,所以大出血证的治则是急则治标。故本题选C。
20、单项选择题 “罢极之本”指()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单项选择题 “生痰之源”是指()
A.脾
B.胃
C.肾
D.肝
E.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六经终者临床表现:太阳终者,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清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2.命门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根结》:"命门者,目也。"但自《难经》提出"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后世诸家对此观点不一,主要有:元代滑寿及明代虞抟(《医学正传》)的两肾俱称命门说;明代赵献可等两肾之间为命门说;明代孙一奎的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22、单项选择题 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的内容是()
A.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B.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标本同治
D.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2.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3.整体观念的内容:人体是有机整体,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界相统一,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
23、单项选择题 从头走足的经脉是()
A.手三阴经
B.足三阴经
C.手三阳经
D.足三阳经
E.以上均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故本题选D。
24、单项选择题 赵献可认为()
A.右肾为命门
B.命门为两肾的总称
C.两肾之间为命门
D.命门为肾间动气
E.命门为精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肝脾肾
D.心肺脾
E.心肝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痰湿、饮的产生多与下列哪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A.心、肝、脾
B.心、脾、肾
C.心、肝、肾
D.心、肺、脾
E.肺、脾、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单项选择题 风寒感冒适用的法则是()
A.正治法
B.从治法
C.反治法
D.补虚法
E.反佐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治则:正治称逆治法,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一致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傈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从,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治病求本指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正气是本;旧病是本;病因是本;缓则治本;治标:邪气是标;新病是标;症状是标;急则治标(如中满,小大不利),标本并重则标本兼治;扶正:扶助正气,多用补虚的方法;祛邪:驱除邪气,多用泻实的方法;调整阴阳:损其偏盛,补其偏衰;三因治宜: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确定治则。
28、单项选择题 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稼穑
C.从革
D.炎上
E.润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木日曲直,火日炎上,土爰稼穑,金日从革,水日润下。2.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9、单项选择题 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足少阴与足太阳
B.手少阳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经脉的循行过程中,经过气街的是足阳明与足少阳。
30、单项选择题 患者发热恶风,咽干咽痛,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甚则痰中带血。是感受何种邪气所致()
A.风
B.寒
C.暑
D.火
E.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大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故可见发热恶风,咽干咽痛;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犯肺,使肺阴受损,宣降失司,甚则损伤肺络,故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甚则痰中带血。故本题选E。
点击进入《★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点击进入《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